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侏罗纪地层,其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两个不同阶段,即早侏罗世受西北缘断裂走滑控制的伸展阶段和中、晚侏罗世受东部黄陵地区抬升挤压消亡的阶段.下侏罗统香溪组底部砾岩表明侏罗纪盆地开始形成.盆地北缘的砾岩较厚,主要形成于冲积扇和辫状河体系,并在其砾石中发现化石砾石,显示距离物源区较近.盆地东南部和南部砾岩较薄,形成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古水流和碎屑物源分析表明,盆地早期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神农架地区.中侏罗统泄滩组和陈家湾组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上沙溪庙组和下沙溪庙组为较成熟的曲流河沉积,沉积砾岩中无灰岩和燧石,几乎全部为泥岩砾石.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虽然也为曲流河沉积,但其河床砂岩底部再次出现了灰岩、燧石等砾石.另外,中侏罗统上部和上侏罗统古水流方向为自东向西,指示物源区变为盆地东部的黄陵背斜地区.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西北缘具左行走滑运动的高桥断裂,以及北部南倾的多条逆断层表明断层对盆地形成的主控作用.黄陵背斜地区后期的不断抬升对秭归盆地有重大影响,持续的抬升可能导致盆地消亡.秭归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演化过程,是对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燕山运动"的响应.
推荐文章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热年代学
构造变形
逆冲推覆带
大巴山
南大巴山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构造特征
变形(地质)
油气勘探
造山运动
大巴山
大巴山前陆带东段神农架地区构造变形研究
大巴山前陆带
神农架基底隆起
基底拆离
裙边构造
构造应力场
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
叠加褶皱
古应力场
侏罗纪前陆
大巴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侏罗纪沉积充填过程及其构造演化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侏罗纪 沉积作用 物源分析 黄陵背斜 秭归盆地
年,卷(期) 200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5-1268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101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建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7 390 8.0 19.0
2 胡健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1 2584 25.0 49.0
3 施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64 1910 21.0 42.0
4 渠洪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3 338 12.0 18.0
5 武国利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5 114 5.0 5.0
6 田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56 3.0 3.0
7 赵陕兰 4 3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1)
共引文献  (276)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20)
二级引证文献  (196)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6(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8(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9(4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20(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侏罗纪
沉积作用
物源分析
黄陵背斜
秭归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