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上世纪末,刘亮程因一本小小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而声名鹊起,获致“九十年代最后一个散文家”、“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哲学家”等美誉,也遭遇了少数评论家不乏恶意的批评在我看来,不论是赞誉还是诽谤,这些评论家要么站在传统的启蒙立场,要么怀着极端恶俗的心态,都对刘亮程的写作姿态产生了误解,以致对他的出现的意义做出了不恰当的评价,而这对作者都是不公正的。
推荐文章
地域视野下的刘亮程散文创作研究
乡土情结
村庄
生命的意识
也谈"坳""拗","心""芯"的使用——兼与刘全稳先生商榷
坳陷
拗陷
取芯
取心
岩芯
岩心
辨析
刘亮,夏宏南,张文泽
水泥浆体系
防气窜
凝胶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也谈刘亮程的意义
来源期刊 写作:高级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后工业时代 九十年代 启蒙立场 写作姿态 评论家 散文集
年,卷(期) xz_2009,(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7.6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增喜 厦门大学中文系 3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后工业时代
九十年代
启蒙立场
写作姿态
评论家
散文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
双月刊
1002-7343
42-1088/H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6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10
总下载数(次)
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