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对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48 h内行血管内低温治疗,通过血管内热交换系统控制患者核心体温(膀胱温度).这一过程包括诱导低温(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低温(维持目标温度24 h)和恢复常温(24h恢复至36.5℃),同时监测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低温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预后评估. 结果 ①4例患者诱导低温时间中位数为6.5 h(3.5~12.5 h).1例患者因寒战控制不理想而未能达到目标温度.② 3例患者低温持续24h;1例患者因纠正脑疝而延长至48h.低温期间,3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1℃;另1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2℃,但温度偏差<0.3℃时间占低温全程的80%~90%.③3例患者复温持续24 h,1例患者复温持续13.5 h.④低温期间非严重性不良事件共14件,2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的患者死亡.⑤3例存活患者低温治疗后3个月mRS分别为4、5、5分. 结论 血管内低温可操作性强,持续低温稳定、复温可控性强.低温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其有效性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推荐文章
大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脑梗死
大黄
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的影响
低温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神经功能评分
大面积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
治疗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初步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梗死 低温,人工 物理治疗技术 血管内低温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新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36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49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09.07.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28)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
低温,人工
物理治疗技术
血管内低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