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病变和组织缺血在线粒体脑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发病期线粒体脑肌病的脑组织灌注状况进行评估,通过病理学方法观察肌肉组织血管的线枉体结构改变.结果 7例不同类型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发病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卒中样发作和癎性发作,病变多累及单侧或双侧的顶颞枕叶.病变区域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延长.病理学发现: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ce Dehydrogenase,SDH)染色血管壁呈不连续或浓重深染色,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线粒体数量显著增多,增大肿胀呈空泡状.结论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病,脑组织灌注不足和代谢障碍在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新发基因突变致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
胸腺嘧啶核苷酸磷酸化酶基因
基因突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脑血管病变
心率变异性
经颅多谱勒
高敏C反应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
自主神经病变
病理生理机制
一氧化氮
氧化应激
细胞因子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
脑小血管病
痴呆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损伤
脑微出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线粒体脑肌病的血管神经病变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卒中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5-38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1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09.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异临 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电镜室 15 93 5.0 9.0
2 梁宪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8 81 6.0 8.0
3 张在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67 252 8.0 13.0
4 牛松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8 155 6.0 12.0
5 翦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1 4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线粒体肌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卒中杂志
月刊
1673-5765
11-5434/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25号房地置业大厦606室
80-507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5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