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小麦收获前穗发芽严重影响加工品质,来年种用价值以及产量.本研究利用万县白麦子/京411穗发芽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已报道的第3染色体上有关穗发芽抗性分子标记XBarc321、XBarc310和XBarc57以及第4染色体上Xbarc170、Xgwm397和Xgwm269进行有效性检测,并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40份地方品种以及推广品种中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小麦第3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XBarc321、XBarc310和XBarc57在穗发芽群体以及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品种中选择效应较大,尤其是XBarc321和XBarc310,证实该标记与穗发芽抗性紧密相关,而第4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在该群体中并没有显示与穗发芽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定位控制该群体中穗发芽抗性的QTL位点提供了重要信息.
推荐文章
四个小麦抗穗发芽分子抗性标记有效性的验证与评价
普通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Vp1B3
Xgwm155
MST101
wmc104
以关联分析发掘小麦整穗发芽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小麦
穗发芽
休眠
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红粒小麦Tamyb10单倍型检测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红粒小麦
穗发芽
Tamyb10单倍型
麦区
春小麦穗发芽影响因素及特性研究
春小麦
收获期
温度
降落值
穗发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穗发芽抗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检测与验证
来源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收获前穗发芽 休眠 分子标记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0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
字数 46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16X.2009.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海萍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18 60 5.0 6.0
2 冯继明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12 66 5.0 7.0
3 殷波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7 35 4.0 5.0
4 常成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1 63 5.0 6.0
5 司红起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63 570 13.0 20.0
6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112 1547 23.0 3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2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收获前穗发芽
休眠
分子标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子植物育种
半月刊
1672-416X
46-1068/S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84-2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72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427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