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为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是否发生心房颤动(AF),对其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安贞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226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d内是否出现AF持续5min以上分为非AF组和AF组,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并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手术.结果术后24例患者(10.6%)发生AF.AF组中左心房前后径>35 mm的患者高于非AF组[41.7%(10例)vs.22.3%(45例),x2=4.380,P=0.036)];二尖瓣反流患者高于非AF组[37.5%(9例)vs.17.3%(35例),x2=5.568,P=0.018)];左主干病变患者高于非AF组[33.3%(8例)vs.12.4%(25例),x2=7.560,P=0.006];年龄AF组高于非AF组(65.7±9.5岁vs.60.1±10.1岁,t=-2.724,P=0.010).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高龄、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大、左主干病变等手术前临床指标是术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x2=4.190,P=0.040),心电监护时间(x2=5.948,P=0.015),住院费用(x2=4.110,P=0.043)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后发生AF与高龄、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增大、左主干病变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有助于预测CABG后是否发生AF,以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降低术后AF的发生率.
推荐文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治疗
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炎症标志物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心房颤动关系的Meta分析
炎性标志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
Meta分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多因素分析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危险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18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4.1
字数 28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月刊
1007-4848
51-1492/R
大16开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62-12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6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2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