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稻草整株全量还田方式,设置了高氮和低氮2个水平,配合有无生物腐解剂处理,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对稻草还田前后的理化性质做了系统的分析,进而确定最佳的还田方式.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其中稻草还田2年高氮加生物腐解剂处理的各项指标最佳,碱解氛、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分别比未还田前提高了14-3%、9.7%、8.5%、23.9%,土壤容重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了9.34%,水稻产量提高了10.6%.
推荐文章
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与产量效应研究
稻草还田
土壤肥力
农学产量效益
肥料报酬率
经济效益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肥力
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木薯
茎秆
还田
土壤肥力
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及烟后稻产量的影响
稻草还田
土壤肥力
水稻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素和生物调控下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土壤碱解氮 土壤速效钾 土壤容重
年,卷(期) 2009,(1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58.5
字数 38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369.2009.1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佰文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73 515 11.0 17.0
2 王春宏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0 262 10.0 14.0
3 张迪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6 285 9.0 16.0
4 李建林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1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稻草还田
土壤碱解氮
土壤速效钾
土壤容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69
23-1391/S
大16开
哈尔滨市木材街59号
14-4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41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