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讨利用家兔建立一种不依赖鲜活水母触手的皮肤蜇伤模型,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皮内注射水母刺胞混悬液或刺胞毒素(蛋白浓度为2.56 mg/ml),采用大岛人工海水做对照.给予刺胞混悬液或刺胞毒素后24、48和72 h分别观察皮肤红肿情况并参考相关标准进行评分,评分后取损伤局部皮肤观察病理变化.皮内注射刺胞混悬液或刺胞毒素后皮肤红肿明显,24、48、72h的皮肤刺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观察可见围绕注射点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提示,皮内注射刺胞混悬液或刺胞毒素可以粗略模拟水母蜇伤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改变.
推荐文章
北部湾海域水母蜇伤116例临床治疗体会
北部湾海域
僧帽水母
蜇伤
治疗
预防
蚂蚁蜇伤21例临床分析
蚂蚁蜇伤
诊断
治疗
预后
海蜇蜇伤的护理与预防
海蜇蜇伤
护理
预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母蜇伤家兔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水母 蜇伤 模型 家兔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实践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0-541,封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9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268 1810 20.0 27.0
2 张黎明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95 452 11.0 17.0
3 郭玉峰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14 28 4.0 4.0
4 肖良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35 108 6.0 8.0
5 王倩倩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15 39 4.0 6.0
6 蔡滨欣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5 7 2.0 2.0
7 张智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5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母
蜇伤
模型
家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健康杂志
月刊
1001-5914
12-1095/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6-22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07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52138
相关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46696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