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原胶与瓜尔豆胶以不同配比共混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黄原胶与瓜尔豆胶的混配比例为5:5时,其协同增效作用最大.混胶体系的黏度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制备温度80℃时,体系黏度达到最大值.混胶体系的黏度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而在碱性范围内其黏度保持相对稳定.柠檬酸加入量在0.1~0.3 g/100mL之间时,对混胶体系的黏度基本无影响;甜味剂的使用影响混胶体系的黏度.偏光显微结构表明,纯黄原胶溶液和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都有双折射现象,在瓜尔豆胶存在的情况下,但混胶形成的液晶中间相在相同浓度下比纯黄原胶溶液具有更多的非均相.
推荐文章
黄原胶和韦兰胶混胶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黄原胶
韦兰胶
协效性
黏度
黄原胶与几种胶复配对花生乳稳定性的影响
黄原胶
复配
花生乳
稳定性
卡拉胶、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及转谷氨酰胺酶对鸡肉肠出品率和硬度的影响
卡拉胶
黄原胶
海藻酸钠
瓜尔豆胶
转谷氨酰胺酶
鸡肉肠
硬度
出品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原胶与瓜尔豆胶混胶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微结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黄原胶 瓜尔豆胶 黏度 微结构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3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9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848.2009.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忠海 244 3035 27.0 34.0
2 黄寿恩 21 151 7.0 12.0
3 王元兰 27 308 12.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原胶
瓜尔豆胶
黏度
微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