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明确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结构的改变,建立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指标.方法 于消化科门诊顺次收集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超过3个月、2周内未服过抑酸药、同意行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采用富士能EG485ZH高清晰内窥镜进行观察,同时录像及照相.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部分、齿状线下方柱状上皮部分、胃窦、胃体各取一块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内窥镜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EE组及无糜烂组.24 h胃食管pH监测阴性及pH监测阳性内窥镜下无典型改变者给予PPI试验(洛赛克20 mg,2次/d,口服7 d).随机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ERD组及糜烂性食管炎(EE)组患者20、22、20例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取一块组织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研究对象采用耐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体重指数及病程,观察其与酸暴露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糜烂性反流病占胃食管反流病的大部分.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主要表现为齿状线形态及贲门黏膜粗糙程度的改变.结论 非糜烂性反流病根据其内窥镜下的表现可以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和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组织学检查不能做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对诊断有参考作用.
推荐文章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亚型研究——附82例分析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镜
24小时食管酸碱度监测
症状指数
腹式呼吸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 临床疗效观察
腹式呼吸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
胆汁反流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
非糜烂性反流病
发病机制
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糜烂性反流病临床诊断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创新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内窥镜 诊断 治疗
年,卷(期) 2009,(28) 所属期刊栏目 医学综合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0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09.28.1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慧珍 1 2 1.0 1.0
2 陈瑞新 1 2 1.0 1.0
3 邓苏芳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糜烂性反流病
内窥镜
诊断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创新
旬刊
1674-4985
11-5784/R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82-189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7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880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