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采用小型离心造粒技术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方法 以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Yield)和10 min药物累积溶出量(P10)为评价标准,通过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可溶性载体、不溶性载体及两者的比例对微丸质量的影响;通过制备工艺单因素试验,考察润湿剂中乙醇的浓度及用量、离心造粒转速及时间对微丸质量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对药物的可能存在状态进行判断.结果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的处方与制备工艺为:可溶性载体采用泊洛沙姆(F68),不溶性载体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两者的比例为2:7,润湿剂为70%乙醇,用量25 ml,离心造粒转速为300 r/min,时间30 min,所得微丸P10达86%以上.XRD和DSC实验表明,药物以无定形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但在微丸中有少量晶体析出.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具有固体分散体结构和显著的速释特征.
推荐文章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物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尼群地平
固体分散物
溶出速率
不同工艺制备BCSⅡ类药物固体分散体的性质
非洛地平
药物制备
溶解度
固体分散体
功夫菊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功夫菊酯
固体分散体
聚乙二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溶解度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尼群地平
固体分散体
分散片
溶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的制备与评价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固体分散体 离心造粒技术 微丸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8,1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9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丽华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72 577 14.0 21.0
2 游本刚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52 276 10.0 14.0
3 张经硕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6 138 6.0 11.0
4 孙雄华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2 3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尼群地平
固体分散体
离心造粒技术
微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3-0399
32-1674/R
大16开
苏州市十梓街1号
28-81
196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1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