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腺癌及淋巴结增大的螺旋CT征象与肿瘤及淋巴结微脉管(淋巴管、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共40个瘤块标本和22个淋巴结标本),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其淋巴管密度(LMVD)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肺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某些SCT表现与LMVD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LMVD、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某些CT表现与LMVD及MVD有相关性.结论 肺腺癌及淋巴结增大某些CT征象与肿瘤的微脉管生成有关,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推荐文章
腮腺及淋巴结木村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木村病
多层螺旋CT
腮腺
淋巴结
中央型和周围型肺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肺肿瘤
癌,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危险因素
中央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
非角化型
多层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胃癌
淋巴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周围型肺腺癌及淋巴结增大螺旋CT征象与肿瘤及淋巴结的微脉管形成关系的探讨
来源期刊 实用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肺腺癌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年,卷(期) 2009,(9) 所属期刊栏目 胸部放射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5-1278,12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4.2|R392.11|R81442
字数 37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671.2009.09.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滨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235 1301 18.0 24.0
2 张仕状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55 311 9.0 15.0
3 郭新全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26 127 7.0 10.0
4 张永峰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27 41 4.0 4.0
5 王雪芹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21 29 3.0 3.0
6 王世理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2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肺腺癌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2-1671
61-1107/R
大16开
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层605室
52-9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0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5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