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游离甲醛是室内空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研制新型甲醛捕获剂及其捕获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和亲油性单体苯乙烯为反应物,以氧化还原引发剂,经霍夫曼降解反应合成了含氨基的两亲性共聚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原料比、引发剂剂量时所合成的产物对人造板游离甲醛捕获率的影响,然后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设计正交试验以优化合成条件.结果表明:苯乙烯单体和丙烯酰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3,引发剂与单体摩尔比为9%,丙烯酰胺单体和NaClO的摩尔比为1:1.2时产品捕获率最好,可达60.40%.实验合成的两亲性共聚物在常温下不挥发,相对稳定而且捕获效果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甲醛捕获剂.
推荐文章
阴离子捕获剂及其在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阴离子捕获剂
环境修复
吸附专属性
基于FFT伪码快速捕获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FFT算法
多普勒频移
匹配滤波器
扩频通信
码捕获
AltBOC信号捕获技术研究
AltBOC
单边带捕获
双边带捕获
检测概率
MCCS复合系统双级快速捕获方案及其性能分析
复合系统
链接序列
修正完备互补序列(MCCS)
双级捕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甲醛捕获剂的合成及其捕获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游离甲醛 乳液聚合 聚合物 捕获剂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2-1806
页数 5页 分类号 X511
字数 36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09.05.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军海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83 1761 19.0 24.0
2 舒陈华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8 4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游离甲醛
乳液聚合
聚合物
捕获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