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筑要回到"场所",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栖居的有意义的场所.以安岳县"龙鼎凤山"居住小区的方案设计为例,运用场所精神理论对山地住宅的设计进行指导,以期实现人们回归自然的居住理想.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议场所精神在山地住宅中的运用——以四川省安岳县"龙鼎凤山"居住小区为例
来源期刊 四川建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山地住宅 自然 居住理想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6,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TU984.12
字数 25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8983.2009.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舒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27 103 6.0 9.0
2 童娜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场所精神
山地住宅
自然
居住理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建筑
双月刊
1007-8983
51-1133/TU
大16开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66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303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