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小麦多基因性状后期选择的重要性,并从遗传学理论上论述了微效基因、修饰基因后期选择的有效性、可遗传性.在实践与理论相印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育种在新品种参加生产试验时或审定时(一般世代为F11~F13代)进行三圃提纯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不仅可改善新品种品质,而且还可以起到传统的提纯复壮作用,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发挥新品种的利用价值,延长品种的使用寿命,对当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小麦硬度主效基因Pina和Pinb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小麦
籽粒硬度
基因克隆
色氨酸结构域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微突变”的发现
小麦
显性矮源
Rht10
微突变
育种
无选择标记的高光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无选择标记
高光效基因
表达载体
CIMMYT新型人工合成小麦Pina和Pinb基因等位变异
野生二粒小麦
粗山羊草
人工合成小麦
Pina和Pinb
籽粒硬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微效基因和修饰基因的选择理论与实践
来源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生物性状 微效基因 修饰基因 三圃选择 小麦
年,卷(期) 2009,(8) 所属期刊栏目 栽培·生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0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2.103.2
字数 26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942.2009.08.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庆良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4 37 4.0 5.0
2 陈存来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 176 5.0 6.0
3 吴建军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6 64 4.0 7.0
4 撒德山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5 76 4.0 8.0
5 张存良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7 480 4.0 7.0
6 方会见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 0 0.0 0.0
7 刘继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性状
微效基因
修饰基因
三圃选择
小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942
37-1148/S
大16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24-2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8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