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以4D染色体携带Rht10而极度矮化的小麦显性矮秆系“矮变1号”与中、高秆的现代小麦改良品种杂交,选育出了一批植株较矮变1号显著提升、以至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衍生矮秆系,已将其应用于杂交小麦及小麦常规育种。对半显性衍生矮秆系与起始矮秆系矮变1号矮秆主基因之间的同一性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出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微突变”的概念,对小麦显性矮秆基因的起源、进化及其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推荐文章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抗穗萌特性研究
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穗萌
α-淀粉酶活性
矮化育种
显性矮秆基因 Rht10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Rht10近等基因系
鲁麦15
Logistic曲线
灌浆速率
灌浆时间
小麦矮秆突变体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小麦
矮秆突变体
矮秆基因
赤霉酸反应
分子标记
基因等位性测验
Rht8、Rht10和Rht12矮秆基因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产量构成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微突变”的发现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源 Rht10 微突变 育种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0-505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1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1.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大雄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麦类研究室 19 261 11.0 16.0
2 阮仁武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麦类研究室 15 228 10.0 15.0
3 宗学凤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麦类研究室 16 321 10.0 16.0
4 戴秀梅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麦类研究室 15 259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67)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7(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显性矮源
Rht10
微突变
育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