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评价利奈唑胺对肾移植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对30例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初步判断病原菌,采取经验性降阶梯治疗,联合给予抗细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疗,抗生素均采用利奈唑胺300 mg静滴,2次/d,结合抗杆菌类药物常用的有氨曲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更昔洛韦抑制巨细胞病毒感染,抗真菌感染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复方新诺明抗肺孢子虫四联治疗.1例病情严重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3 d后死亡外,其余29例患者经积治疗痊愈,其中4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愈率达97%,利奈唑胺治疗有效率97%,细菌清除率为91%,未发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导致停止治疗的记录.提示利奈唑胺是治疗肾移植患者重症肺部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推荐文章
利奈唑胺治疗糖肽类药物治疗无效MRSA的感染分析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MRSA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评估
连续性肾脏替代
肾移植
重症肺部感染
分期治疗肾移植后的重症肺部感染
器官移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重症
临床分期
免疫抑制剂
经验性用药
并发症
病例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定位
利奈唑胺
耐药性
革兰阳性球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奈唑胺治疗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30例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肾移植 抗生素 感染 器官移植
年,卷(期) 2009,(31)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45-614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17
字数 53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09.31.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明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 9 22 3.0 4.0
2 朱有华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 4 13 2.0 3.0
3 张雷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 54 147 6.0 8.0
4 周梅生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 5 20 3.0 4.0
5 傅尚希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 4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肾移植
抗生素
感染
器官移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