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兔急性失血建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模型,研究其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内皮素(ET-1)的变化,进一步了解VVS的发病机制.方法 取幼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通过股动脉放血建立VVS模型.使用50 mL注射器以5 mL/min速度抽血,连续监测其血压、心率,直至血压显著降低,神志丧失或抽搐.采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仪器监测,分别于静止后5 min(T1),放血中升压最快点后1 min(T2),降压最快点后1 min(T3),呼吸、心跳消失或抽搐(T4)共取4次血样.比较各时间点兔血中AD、NE、5-HT、ET-1水平,并观察模型兔的最终状态.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放血过程中各神经体液因子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在T2时,AD、NE、ET-1-水平均明显升高(Pa<0.01);在T3、T4时5-HT水平明显升高(T3 vs T1 P<0.01,T4 vs T3 P<0.01).实验结束时10只兔(83%)出现抽搐,最终血压、心率消失死亡.结论 AD、NE、5-HT、ET-1等神经体液因子可能介导VVS的发病机制,为VVS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4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倾斜试验临床分析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
倾斜试验
硝酸甘油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补中益气汤
血管迷走性晕厥
疗效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可预警直立倾斜试验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
血管迷走性晕厥
脑血流自动调节
非线性动力学
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Meta分析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神经体液因子在兔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变化
来源期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神经体液因子 晕厥,血管迷走性
年,卷(期) 2009,(13) 所属期刊栏目 心血管疾病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5-98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5.4
字数 25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宏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162 1092 16.0 23.0
2 栾斌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 132 780 13.0 20.0
3 胡秀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64 337 9.0 14.0
4 黄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23 152 5.0 12.0
5 董燕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 22 86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体液因子
晕厥,血管迷走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半月刊
2095-428X
10-1070/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36-1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63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10008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