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及其在预防脑梗死患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将62例脑梗死患者分成阿司匹林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1次.随访观察6~36个月,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12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斑块和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随机分组,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和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31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在随访期复发6例(19.4%),而阿托伐他汀钙组仅有3例(9.7%)复发,两组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及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差异,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软斑和溃疡斑块的发生率则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复发率,阿托伐他汀钙可能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而起到降低脑梗死复发的作用.
推荐文章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作用比较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在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降血脂药
动脉硬化
内皮,血管
小鼠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
颈动脉超声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内中膜厚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其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作用
来源期刊 陕西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梗塞/预防与控制 动脉硬化/药物疗法 @阿托伐他汀
年,卷(期) 2009,(8)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3-106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
字数 27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09.08.05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莉娟 河南洛阳东方医院神经内科 3 3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9)
二级引证文献  (7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塞/预防与控制
动脉硬化/药物疗法
@阿托伐他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医学杂志
月刊
1000-7377
61-1104/R
大16开
西安市西华门2号
52-4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04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