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对黄土高原区子午岭不同林龄(18a、29a、40a、54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及天然林(约75a)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油松种子雨一般从每年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底结束,种子雨降落历程与林龄大小有关,种子雨发生时间和降落高峰期有所不同.不同林龄的油松种子雨强度不同,种子雨总量大小顺序为:40a人工林((489 9±8.64)粒· m-2)>29a人工林((346.8±7.45)粒· m-2)>54a人工林((327.1±8.13)粒· m-2)>天然林((146.9±5.25)粒· m-2)>18a人工林((78.1±2.72)粒· m-2).种子雨总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约40a时达到高峰,种子雨活力也以40a时最高.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8a人工林种子库最小,40a人工林种子库最大.从种子雨降落到次年4月,5种林分土壤种子库总量下降了42.34%~53.59%,空粒种子增加了26.72%~48.69%;从4月到8月份种子腐烂率由10.28%~13 62%增加到57.25%~63.28%.动物的搬运、取食和种子腐烂死亡是种子库损耗的主要因素.土壤种子库中的油松种子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其次为0~2cm层,2~10cm层种子最少.到8月中旬,土壤中98.26%的油松种子都已丧失活性.不同林分下油松幼苗的密度差异较大,40a人工林下幼苗最多,其余依次为29a人工林、54a人工林和天然林,18a人工林下的实生苗极少,幼苗死亡率极高.在一定龄级范围内,人工林结实能力和更新潜力随林龄增加而增加,40a时更新潜力最大.虽然有大量种子下落,但由于种子大量损耗和幼苗死亡,通过环境筛作用而最终可以成熟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化学计量
油松
不同林龄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典型树种叶片N、P再吸收特征
养分再吸收率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凋落叶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子午岭柴松林群落组成及群落结构研究
柴松
群落类型
区系组成
群落结构
子午岭辽东栎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子午岭
辽东栎林
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种子雨 土壤种子库 黄土丘陵区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7-1884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S7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9.04.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瑞娟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21 299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353)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400)
二级引证文献  (255)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4(2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3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6(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5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8(3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20(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松人工林
种子雨
土壤种子库
黄土丘陵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