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时高氧疗和/或肺泡复张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吸痰后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即吸痰时高氧供吸痰前1 min给予100%氧供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共持续2 min(高氧法);研究组采用高氧-复张法(结合法)即采用高氧法与复张法密闭式吸痰方法吸痰,复张法即吸痰后即刻调节PEEP水平到2.0 kPa(20 cm H2O),通气10 s.观察吸痰前1 min、吸痰后1、3 min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后除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氧法吸痰后1 min PaO2、SaO2较基线水平有所升高,结合法吸痰后3 min PaO2、SaO2升高(P<0.05).结论:高氧法可短暂改善密闭式吸痰所引起的缺氧,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给予结合法吸痰能够保持吸痰前后全过程较好氧合状态,纠正吸痰所导致的低氧,改善肺的顺应性,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推荐文章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
新生儿
机械通气
开放式吸痰
脉搏氧饱和度
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密闭式浅层吸痰
机械通气
血氧饱和度
心率
密闭式吸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密闭式吸痰
血氧饱和度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生儿
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来源期刊 华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高氧法 复张术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病例分析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01-320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63.8|R-3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福富 15 39 3.0 5.0
2 覃纲 24 40 3.0 5.0
3 韦柳青 35 124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9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高氧法
复张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医学
月刊
1002-0179
51-1356/R
大16开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7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1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