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大部分制造鸡脊柱侧凸的松果体切除均在孵化后3d内实施,关于或迟或早进行松果休切除后对鸡发生脊柱侧凸是否有影响目前仍不清楚. 目的:分析实施松果体切除的时间与鸡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比进行松果体切除后发生侧凸和未发生侧凸的鸡午夜血清褪黑素水平.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3/2006-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60只小绍兴鸡随机分为6组:孵化后第2,4,11,18天施行松果体切除组,每组12只,对照组(n=6)及假手术组(n=6).方法:4个施行松果体切除组分别在孵化后第2,4,11,18天施行松果体切除,假手术组仅暴露松果体、不切除,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每月对鸡的脊柱进行一次俯卧位X射线检查.第3个月时,应用ELASA方法检测午夜鸡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在孵化后3个月时,孵化后第2,4,11,18天施行松果体切除的小鸡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6.7%,63.6%及66.7%.4组动物的平均Cobb角分别为:32.6°,29.8°,23.8°及22.3°.4组施行松果体切除的小鸡在脊柱侧凸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侧凸的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施行松果体切除鸡的夜间褪黑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施行松果体切除的发生脊柱侧凸与未发生脊柱侧凸鸡的血清褪黑素浓度无明显差别.结论:孵化18d内的鸡实施松果体切除后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63.6%-66.7%,并且不受施行手术时年龄的影响.施行松果体切除后鸡的血清褪黑素浓度较低,但发生与未发生脊柱侧凸鸡的血清褪黑素浓度无差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鸡松果体切除年龄与脊柱侧凸发生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松果体切除 年龄 脊柱侧凸
年,卷(期) 2009,(11)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构建相关基础实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44-20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2.3
字数 527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伟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16 34 3.0 5.0
2 高瑞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4 7 2.0 2.0
3 杨成伟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2 6 1.0 2.0
4 杨志洲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1 1 1.0 1.0
5 朱晓东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7 24 3.0 4.0
6 李全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4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松果体切除
年龄
脊柱侧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