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比较,探寻牙釉质厚度的变化及牙齿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的差异.运用Micro-CT对两千年前人及当代人各10颗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扫描,三维重建后测量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当代人颊尖、舌尖、颊尖区咬合侧、舌尖区咬合侧均大于两千年前人,P<0.05;中央窝处牙釉质厚度,当代人明显大于两千年前人,P<0.01;上颌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比较,舌尖区牙釉质厚度大于颊尖区牙釉质厚度,P<0.01;近中邻面牙釉质厚度大于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P<0.05;舌面牙釉质厚度大于颊面牙釉质厚度,P<0.05.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在牙釉质厚度分布上没有区别.说明牙釉质厚度可能呈现出不断增厚的趋势;此外,同一牙位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大于非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
推荐文章
上颌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磨牙
牙髓腔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
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形态的观察与统计
牙体解剖上颌第二磨牙
牙根
形态
上颌第二磨牙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上颌第二磨牙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应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测量观察
来源期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牙釉质厚度Micro-CT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2-3434,34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Q111.4
字数 26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815.2009.12.05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娟 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2 137 8.0 11.0
2 邵金陵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62 335 10.0 14.0
3 杨香菊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8 3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牙釉质厚度Micro-C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
1671-1815
11-4688/T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734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42
总下载数(次)
83
总被引数(次)
1139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