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机制.方法:60例人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提供饮食、运动处方,治疗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口服.9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大小,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脂,增加斑块稳定性,缩小斑块体积,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超卢技术能够显示斑块内部结构及表面特征,能够检测有破裂倾向的不稳定斑块.
推荐文章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系统评价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斑块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
高分辨磁共振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阿托伐他汀对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
斑块,颈动脉硬化
脑血管疾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技术评价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医药卫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技术 不稳定斑块 斑块体积 阿托伐他汀
年,卷(期) 2009,(1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16-291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45
字数 235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艳萍 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超声科 4 29 3.0 4.0
2 林晓镰 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超声科 2 8 1.0 2.0
3 张晶晶 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超声科 1 0 0.0 0.0
4 张卫兴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动脉超声技术
不稳定斑块
斑块体积
阿托伐他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医药卫生
半月刊
1009-5519
50-1129/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78-4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03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1404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