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植被覆盖度的测定,结合标准径流小区天然降雨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基于UELE模型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的取值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小区降雨侵蚀差异较大,10次降雨累积产沙规律为:对照小区侵蚀量最大,达到999.6g,其次为顺坡耕作,其累积值为660.4g,横坡植物篱耕作小区最小,产生累积值为349.8g;(2)利用文献模型计算小区2、3、4的C值分别为:0.081、0.075和0.011,三个小区实测C值分别为:0.175、0.172、0.146,实测值能更好反映紫色丘陵区的C因子变化,模型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说明该计算模型不能直接运用于紫色丘陵区C因子的计算,模型值和实测值都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值的相似变化规律,即: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横坡植物篱耕作。(3)对于坡耕地而言,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C值大小及在年内变化特点,从而实现在降雨集中分布时期保持较大的地表盖度,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土地退化。
推荐文章
紫色土丘陵区非耕作季节不同种植模式下NP流失模型
N、P流失
紫色土
不完全混合模型
种植模式
非耕作季节
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四川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紫色丘陵区
种植模式
径流深
土壤侵蚀
基于RUSLE模型的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研究
坡耕地
水土保持
紫色丘陵区
调控措施
RUSLE模型
紫色土丘陵区非耕作季节不同种植模式下NP流失模型
N、P流失
紫色土
不完全混合模型
种植模式
非耕作季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C因子探讨
来源期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C因子 种植模式 紫色丘陵区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5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史东梅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06 1322 21.0 32.0
2 陈正发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8 281 8.0 16.0
3 唐寅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 51 3.0 5.0
4 才业锦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因子
种植模式
紫色丘陵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月刊
1672-5379
50-1157/C
16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37
总下载数(次)
1207188
总被引数(次)
2565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