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偃松春、冬两季的叶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偃松叶部共分离出21属(种)真菌,均为微型真菌.冬季偃松叶栖真菌分布达到17属(种), 优势属为Paecilomyces、Leptographium、Penicillium;春季叶栖真菌分布达11属(种)真菌优势种为Penicillium、Trichoderma和未定名的CYPZ003.当年生针叶与2年生针叶种类数量较接近,但共有种类较少,而且优势种不同.树冠上层种类相对于中冠层、下冠层种类较少.
推荐文章
樟子松叶栖真菌的群落结构
樟子松
叶栖真菌
群落结构
红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Ⅱ)
红松
叶栖真菌
群落结构
雪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
雪松
叶栖真菌
群落结构
红松枝栖真菌群落结构(Ⅲ)
红松
枝栖真菌
群落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偃松叶栖真菌种类组成的研究
来源期刊 西部林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偃松 叶栖真菌 种群结构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6
页数 分类号 S763
字数 42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246.2010.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雪峰 6 44 4.0 6.0
5 朱晓梅 4 11 2.0 3.0
6 刘秀嶶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偃松
叶栖真菌
种群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林业科学
双月刊
1672-8246
53-1194/S
大16开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4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