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引入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理论分析管内存在滴状冷凝的热虹吸管冷凝段传热,将热虹吸管冷凝段传热表示为滴状区和膜状区传热之和建立传热模型.滴状区,以Rose冷凝传热模型计算单个液滴的传热,基于随机分形理论建立了液滴的空间和尺度分布函数,进而求解整个滴状区的热通量.膜状区,根据Nusselt竖壁层流膜状凝结理论进行热通量的计算.通过沟流级别计算滴状区和膜状区的面积比率,从而建立滴膜共存冷凝传热模型.传热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能够反应热管冷凝段传热本质.
推荐文章
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闭式热虹吸管
强化传热
性能表征
固有参数
操作条件
电主轴轴心冷却用环路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
电主轴
轴心冷却
单环路热虹吸管
正戊烷
传热特性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
强化传热
传热能力
换热系数
两相热虹吸循环蒸发侧传热模型比较
热虹吸
蒸发器
传热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滴膜共存理论热虹吸管冷凝段传热模型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滴膜共存冷凝 热虹吸管 分形 传热模型 钛热管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7
页数 分类号 TK124
字数 37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10.08.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齐宝金 4 2 1.0 1.0
2 张莉 5 11 2.0 3.0
3 徐宏 15 84 4.0 8.0
4 朱登亮 3 2 1.0 1.0
5 孙岩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滴膜共存冷凝
热虹吸管
分形
传热模型
钛热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
月刊
1005-9954
61-1136/TQ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52-5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70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