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水合物分解效应融合到渗流场与岩土变形场的耦合作用中,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藏气、水两相非等温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开发了有限元程序.对墨西哥湾某水合物藏进行了实例研究,分析了储层应力状态、物性参数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合物分解效应、流固耦合作用以及井眼效应是影响储层应力状态和物性参数的3个主要因素,其作用机理不同,影响程度和范围各异.其中,水合物分解效应是主要控制因素,会导致分解区储层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升高,弹性模量和内聚力等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流固耦合作用对分解效应引起的物性及力学参数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推荐文章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水合物
新型能源
开采技术
凝析气藏开采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方法研究
凝析油气藏
相态研究
多相流体
组成
轻烃回收
水合物
井动态
预测
利用地热开采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
水合物
海底
开采方式
地热能
地面分解法开采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
水合物
开采
地面
分解
海底
表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物性变化的流固耦合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藏 降压开采 物性参数 流固耦合 数学模型 有限元法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7-611
页数 分类号 TE375
字数 3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建国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74 386 11.0 17.0
2 程远方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59 730 15.0 24.0
3 沈海超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9 346 10.0 18.0
5 赵益忠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7 297 9.0 17.0
8 夏元博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8 87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79)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3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气水合物藏
降压开采
物性参数
流固耦合
数学模型
有限元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