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侧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栽给基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载全部由桩端承担.本文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分析,得到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认识.即认为嵌岩桩的长度越长,长径比越大,上覆土层越硬、嵌岩深径比越大、嵌入岩体越深,嵌岩桩的承栽性状越表现为摩擦型桩,而离端承桩也越来越远.并对现行的几种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模式进行了分析.
推荐文章
嵌岩扁桩承载力计算探讨
嵌岩扁桩
桩径代表值
承载力计算
探讨
关于嵌岩桩嵌岩段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讨论
嵌岩桩
嵌岩段
承载力
计算公式
贵阳强风化泥质白云岩嵌岩桩承载特性分析研究
自平衡试验
嵌岩桩
白云岩
桩身轴力
桩侧摩阻力
桩端阻力
厚层沉渣嵌岩桩承载性状研究
嵌岩桩
厚层沉渣
承载力
抽芯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与计算模式的认识
来源期刊 工程勘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嵌岩桩 承载特性 荷载传递机理 承载力计算模式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
页数 分类号 TU47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嵌岩桩
承载特性
荷载传递机理
承载力计算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勘察
月刊
1000-1433
11-2025/TU
大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77号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5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04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