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兔耳中期瘢痕动物模型,寻找兔耳瘢痕形成的最佳位点.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在兔耳腹侧选定6个位点,作直径1 cm直达软骨表面的皮肤全层及软组织缺损240个.创面暴露,于伤后7 d去除软骨上面的肉芽及血浆痂壳一次.术后连续3个月观察创面自然愈合及瘢痕增生情况;用HE及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瘢痕形成及胶原分布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胶原含量.结果 兔耳腹侧可制作类似人的增生性瘢痕模型,瘢痕的发生率42.5%~56.7%,瘢痕增生的高峰在造创后30~50 d.不同位点瘢痕增生程度不同,胶原含量也不同.结论 兔耳腹侧可建立中期瘢痕动物模型,兔耳腹侧的中分和耳尖外侧部分是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理想位点.
推荐文章
Elesclomol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
Elesclomol
增生性瘢痕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原蛋白
兔耳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建立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动物模型
兔VX2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物实验
肝癌
螺旋CT
介入放射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兔耳中期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华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动物模型 兔耳
年,卷(期) 201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9-12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19.6|Q95-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岑瑛 220 895 14.0 19.0
2 陈俊杰 51 132 6.0 8.0
3 刘晓雪 36 100 5.0 8.0
4 于蓉 18 61 4.0 7.0
5 宋烨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增生性瘢痕
动物模型
兔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医学
月刊
1002-0179
51-1356/R
大16开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7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1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