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分布特点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D2-40为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对102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进行淋巴管染色,进行微淋巴管密度分析,并检测相应组织的VEGF-D,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中心及浅表部位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结直肠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21.6±5.6)较正常结直肠组织(5.4±2.8)和癌旁组织(6.7±3.4)显著增高(P<0.01).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密切相关(P<0.01或<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可能有助于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判断预后.VEGF-D阳性表达在Dukes C、D期与A、B期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表明VEGF-D在结直肠癌向浆膜层浸润或转移过程中表达升高.
推荐文章
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淋巴管生成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预后的关系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密度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意义
结直肠肿瘤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转移 预后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700
页数 分类号 R735.3|R735.4|R730.26
字数 35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92.2010.05.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242 1863 21.0 28.0
2 孟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139 1001 15.0 23.0
3 章礼久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 64 385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结直肠癌
淋巴转移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70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