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主动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65例,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41~85(69.6±18.8)岁.患者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者严重心力衰竭.主动电极41例,其中,主动电极间隔组19例,电极固定部位为右心室间隔部;主动电极心尖组22例,电极固定部位为右心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组24例,电极固定部位为右心室心尖部.结果 主动电极间隔组、主动电极心尖组与被动电极组即刻起搏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出院后2,6个月随访起搏阈值与置入时比较也无差异,但有1例出现被动电极脱位.主动电极间隔组置入时间和曝光时间较被动电极组、主动电极心尖组延长(P<0.05),被动电极组与主动电极心尖组置入时间和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使用主动电极进行右心室起搏(无论心尖部还是室间隔部起搏)都是安全、可靠的.
推荐文章
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在右心室起搏应用中的参数对比
起搏电极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起搏参数
低位右心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分析
心脏起搏器
心动过缓
低位
室间隔
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观察
房室传导阻滞
右心室流出道
室间隔
起搏
远期心功能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临床价值
来源期刊 潍坊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主动电极 被动电极 右心室心尖部 右心室间隔部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8-450
页数 分类号 R541
字数 24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101.2010.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同祥 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16 11 2.0 2.0
2 郝军强 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8 5 1.0 1.0
3 鲍庆秋 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8 7 2.0 2.0
4 孙素贞 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动电极
被动电极
右心室心尖部
右心室间隔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潍坊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4-3101
37-1195/R
大16开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宝通西街7166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5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