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和容量控制(VC)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予以PRVC和VC两种通气模式各通气2 h,更改模式时呼吸机设置参数不变,并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 结果:PRVC模式与VC模式比较,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st) 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平均气道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可明显降低PIP,改善Cst,符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的要求.
推荐文章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参数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变化
血流动力学指标
呼吸力学参数
呼吸衰竭
几种不同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通气、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比例辅助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早期机械通气对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临床指标的影响
早期机械通气
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
呼吸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两种通气模式对PAP双肺灌洗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的影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灌洗
呼吸功能
血流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3-814
页数 分类号 R563.8
字数 16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6358.2010.06.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10 101 4.0 10.0
2 宁耀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10 91 6.0 9.0
3 余剑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9 78 6.0 8.0
4 陈金龙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13 87 6.0 9.0
5 张民伟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27 149 8.0 11.0
6 吴焱琼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3 2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医学
双月刊
1008-6358
31-1794/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4-63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7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0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