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全球大陆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造山带纪录了板块汇聚的历史和碰撞造山的过程.因此,造山带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经久不衰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世界上许多造山带是长期活动(>300 Ma)的复合造山带,活动域的宽度可超过1000 km,并具有造山前的热结构,是大陆生长的最好见证.近10年来,全球造山带的研究已摆脱传统地质学和经典板块观念的束缚,面临一个新的起点,即由单一造山带向复合造山带研究转轨,由造山类型、造山作用向造山动力学研究聚焦.复合造山带长期活动的原因、大陆增生机制、造山带的流变学结构和造山热对造山作用的控制等已成为当前大陆复合造山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复合造山动力学已成为当今地球科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中央造山带位于北中国板块与南中国板块之间,是中国大陆上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泥盆纪和三叠纪的两次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复合造山带".在全球复合造山带中,中国中央巨型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非原地型,造山过程多期以及造山带拼贴与大陆增生方式特殊性的特点,特别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经历了板块汇聚边界洋壳/陆壳深俯冲、至100km以上的地幔深处的两次壮观地质事件,使中央造山带成为全球造山带中最为精彩和不可多得的典型,与青藏高原一样,被国内外地学家们誉为当今中国地学研究的"瑰宝". 中国中央巨型复合造山带可以作为研究复合造山过程与复合造山动力学的重大地学问题的范例,重要的核心科学问题是:中国中央巨型复合造山带的早古生代和三叠纪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以及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周缘盆地互馈;两期肮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时空关系、形成条件和洋壳/陆壳的俯冲与折返动力学机制;揭示和探讨中国中央复合造山带的长期活动性,造山作用的多期性和叠置性,造山热结构以及复合造山过程;洋壳/陆壳深俯冲、复合造山与大陆增生理论的创新.此外,中央复合造山带的研究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拓、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含油气资源的战略前景以及现今南弱中国的气候、环境、人文、地理、生态和灾害的制约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动力学背景.
推荐文章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大别-郯庐-苏鲁复合造山带
旋转拼合
郯庐断裂带
碰撞造山作用
中国中央造山带资源环境态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央造山带
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造山带
海西期
变质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阿尔泰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看丰沟
香坊沟
中国中央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
深俯冲
榴辉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央造山带 复合造山作用 造山动力学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542~+.2
字数 118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10.01.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9)
共引文献  (549)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1134)
二级引证文献  (782)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4(7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15(9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7)
2016(100)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87)
2017(148)
  • 引证文献(21)
  • 二级引证文献(127)
2018(195)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85)
2019(15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45)
2020(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央造山带
复合造山作用
造山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