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冬小麦临抗2号为试验材料,在冬灌水(180 mm)相同的条件下,其他生育期以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不等共设置5个处理.结果表明,返青期各层土壤有效含水量(AWC)均较低(2.37 mm),至拔节期突增(9.88 mm),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降低,成熟期降至2.54 mm,特别是处理W1和W2在成熟期0~60 cm层处于萎蔫点以下.处理间AWC的差异在灌浆期表现最为明显,尤其处理W1和W3,在0~60 cm层AWC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冬小麦日耗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开花期,阶段耗水量最大的时期是播种~返青,冬灌水充足是保证出苗率和后期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基本条件.处理W3具有最高籽粒产量(6 296.52 kg/hm2)、千粒重(53.12 g)和单位面积穗数(61.83 万穗/hm2),但相对灌水较少的处理W4(籽粒产量6 240.37 kg/hm2)而言,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均较低.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R=0.99**)、WUE(R=0.97**)、开花期~成熟期耗水量(CAm) (R=0.88*)、全生育期耗水量(CAt) (R=0.88*)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生育后期水分胁迫,加速了冬小麦的衰老进程,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处理W4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推荐文章
不同灌水对冬小麦农艺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冬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小麦
茬口
灌水制度
生长时期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冬小麦
种植模式
水分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灌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冬小麦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203
页数 分类号 S512.1+10.7
字数 571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柴守玺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75 1102 19.0 29.0
2 黄彩霞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43 229 7.0 13.0
3 常磊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31 431 11.0 20.0
4 李志贤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4 66 4.0 4.0
5 王婷 27 165 7.0 12.0
6 赵德明 3 5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8)
共引文献  (728)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87)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4)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灌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冬小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市61号信箱)
54-8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