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调整缝线技术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应用及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设计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使用调整缝线技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按术后眼位是否矫正满意(-8△~+8△)将患者分为矫正满意组(46例)和不满意组(24例).比较二组患者的发病时间、手术年龄、手术是否涉及下斜肌和内直肌等.结果 矫正不满意组患者中,欠矫者1例,过矫者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时间、手术年龄、性别构成、手术是否涉及下斜肌减弱,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是否涉及内直肌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设计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况,手术涉及内直肌加强时,应适当减少手术量.调整缝线技术应用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有其独到的优势,不仅可使手术设计更加充分,保证术后早期眼位矫正的满意,更可提供追求远期效果的手段.
推荐文章
联合调整缝线的直肌后徙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间歇性外斜视
可调整缝线
直肌后退
间歇性外斜视与儿童少年近视发展
间歇性外斜视
近视
儿童少年
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外斜视
手术治疗
综述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5例临床分析
儿童
间歇性外斜视
外科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调整缝线术用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
来源期刊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调整缝线 外斜视 儿童 手术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23,封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51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28X.2010.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倩 北京市儿童医院跟科 2 48 2.0 2.0
2 于刚 北京市儿童医院跟科 2 48 2.0 2.0
3 漆雅 北京市儿童医院跟科 1 1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调整缝线
外斜视
儿童
手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季刊
1005-328X
11-3256/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1号
82-5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5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