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制得分子质量为3000~4000的聚丙烯酸钠.采用粘度法测得产物的黏均分子质量,对丙烯酸单体和聚丙烯酸钠聚合物的FTIR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结果表明: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单体浓度,其次为反应温度,再次为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h;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FTIR谱图中不含碳碳双键,且有羧酸盐的特征峰出现,验证了聚合物的合成.该工艺节省能源,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推荐文章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其在陶瓷中的应用
聚丙烯酸钠
低分子量
陶瓷
减水剂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
聚丙烯酸钠
合成
分子量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中试研究
聚丙烯酸钠
低分子量
分散剂
中试研究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铵分散剂的合成研究
聚丙烯酸铵
链转移剂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交实验优化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工艺
来源期刊 热固性树脂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 正交实验 FTIR 最佳合成工艺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3
页数 分类号 O631
字数 21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432.2010.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裴世红 34 214 10.0 13.0
2 秦栋 2 10 1.0 2.0
3 刘莹莹 2 10 1.0 2.0
4 苑昕明 1 10 1.0 1.0
5 蔡俊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丙烯酸钠
正交实验
FTIR
最佳合成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固性树脂
双月刊
1002-7432
12-1159/TQ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29号
6-1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4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95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