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室内条件下,对繁殖期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竞争展开了研究.在养虫笼中放入来源同株云南松的2根木段,同时放入2种小蠹,分别放入1种小蠹,观察小蠹对其繁殖材料云南松木段的选择.试验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喜在树皮厚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下部,而云南切梢小蠹喜在树皮薄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上部.从产卵到新成虫羽化,云南切梢小蠹的历期明显短于横坑切梢小蠹,分别为86~89 d 和120~125 d.结论:在中国云南,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后者更具次期性害虫特点.
推荐文章
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上的繁殖特性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
繁殖特性
切梢小蠹蛀食云南松枝梢行为研究
云南松
云南切梢小蠹
横坑切梢小蠹
蛀梢
坑道长度
枝梢直径
侵入孔位置
云南切梢小蠹蛀食云南松枝梢行为研究
云南切梢小蠹
蛀梢
坑道长度
枝梢直径
侵入孔位置
云南松三种同域共存切梢小蠹梢转干期的空间分布格局
切梢小蠹
云南松
共存
空间分布格局
地统计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对寄主繁殖部位的选择试验
来源期刊 西部林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横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 繁殖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0
页数 分类号 S7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246.2010.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鹏 96 714 13.0 22.0
2 李丽莎 25 291 11.0 16.0
3 刘宏屏 22 156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云南切梢小蠹
横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
繁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林业科学
双月刊
1672-8246
53-1194/S
大16开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4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