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逆转录病毒的检测方法被普遍应用的是逆转录酶活性检测,自从PCR方法被应用到逆转录酶活性检测中后,使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假阳性结果也带给各实验室很大困扰,包括试验过程中的实验用试剂及检测样品本身带来的假阳性.实验中观察了一批逆转录酶活性检测阳性样品和两个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的假阳性,通过对检测的严密监控以及改变反应体系pH值,抑制了由于细胞死亡后所释放的细胞内DNA聚合酶以及实验用DNA聚合酶的类逆转录酶样作用,从而达到鉴别结果的真实性的目的.
推荐文章
HIV 逆转录酶抑制剂酶联免疫评估方法的研究
HIV-1逆转录酶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动力学
转移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实验研究
逆转录病毒载体
病毒滴度
hTERT基因
内皮细胞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
药理学
综述
奈韦拉平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药物治疗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激活淋巴细胞的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端粒酶逆转录酶
激活淋巴细胞
实时定量 RT-PC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批逆转录酶活性检测假阳性的鉴别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生物制品 逆转录酶活性检测 假阳性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8
页数 分类号 R4
字数 22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673.2010.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祺 13 47 4.0 6.0
2 董关木 87 672 14.0 22.0
3 孔艳 15 44 4.0 5.0
4 杨立宏 14 52 5.0 6.0
5 俞永新 68 800 17.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制品
逆转录酶活性检测
假阳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双月刊
1005-5673
62-1120/R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盐场路888号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2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85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