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注射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病人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1%利多卡因0.5 mg·kg-1;B组:1%氟比洛芬酯0.5 mg·kg-1;C组:1%氟比洛芬酯1 mg·kg-1;D组:生理盐水0.05 ml·kg-1.麻醉诱导前1 min ,均从手背静脉预给药,给药前使该手臂举起15 s,然后在前臂近端扎止血带放平,推注60 s后松开止血带,以0.5 ml·s-1的速度注射异丙酚.注射期间使用4分法对注射痛评分.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A、B、C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扎止血带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5 mg·kg-1或1 mg·kg-1预充盈血管60 s均能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
推荐文章
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临床探索
氟比洛芬酯
丙泊酚
注射痛
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氟比洛芬酯
丙泊酚
注射痛
刺激性
过敏性
溶血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现代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异丙酚 氟比洛芬酯 注射痛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0-402
页数 分类号 R971.1
字数 23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562.2010.04.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詹丽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49 165 7.0 9.0
2 汪华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24 88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丙酚
氟比洛芬酯
注射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医学
双月刊
1671-7562
32-1659/R
大16开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28-69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9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2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