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健脾止泻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白头翁皂苷B4转移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正交实验法优选水提工艺条件;以白头翁皂苷B4转移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醇沉浓度.结果: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h为水提最佳工艺条件;醇沉浓度以40%为佳.结论:优化所得水提醇沉工艺的白头翁皂苷B4转移率较高,成品溶化性较好,且工艺稳定,具重现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健脾止泻颗粒的制备.
推荐文章
延龄草多糖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延龄草多糖
正交实验
水提醇沉法
健脾止泻合剂水提工艺优选
健脾止泻合剂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提取工艺
葛芪颗粒水提醇沉工艺的优化
葛芪颗粒
水提醇沉
正交试验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正交设计优选复方熊胆茵陈颗粒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复方熊胆茵陈颗粒
水提醇沉
正交试验
绿原酸
柴胡皂苷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健脾止泻颗粒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健脾止泻颗粒 水提工艺 醇沉工艺 正交设计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0,4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33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723.2010.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凌云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44 98 6.0 7.0
2 尚云青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35 258 9.0 14.0
3 方波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7 31 3.0 5.0
4 陈兆蕊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健脾止泻颗粒
水提工艺
醇沉工艺
正交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0-2723
53-1048/R
大16开
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路1076号
64-43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5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5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