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学沉积建造类型,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及演化.本文系统测定了华北地台条带状硅铁建造的硫硅氧同位素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强烈亏损30Si,δ30Si NBS-28大部分位于-2.0‰~ -0.3‰之间,平均-0.8‰;硅铁建造中石英的δ18O V-SMOW相对较高,8.1‰~21.5‰,平均13.9‰;二者均与现代海底黑烟囱、泉华及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相似.在同一样品中,磁铁矿条带中石英的δ30Si NBS-28普遍低于相邻硅质条带中石英的值,而δ18O V-SMOW刚好相反,反映了硅铁建造沉积时的初始特征.BIFs中硫化物的δ34S V-CDT变化范围很大,-22.0‰~ +11.8‰,但大部分集中分布在0值附近.Δ33S= -0.89‰~+1.2‰,显示出了明显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说明当时大气氧浓度很低.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Algoma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负值,而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Superior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正值.提出无论是Algoma型,还是Superior型BIFs都是由海底热液喷气作用形成的.富含溶解硅和铁的热水溶液喷发到在海底以后,由于温度突然下降,硅酸H4SiO4在海水中达到过饱和状态,导致SiO2首先沉淀,形成硅质层;随着热水溶液与海水的不断混合,温度不断降低,Eh值不断升高,Fe2+逐渐被氧化生成Fe3+随后沉淀,形成富铁层.一套硅铁韵律层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喷气活动;海底热液喷气的周期性活动形成了规律性的硅铁韵律层.BIFs的广泛分布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的普遍存在,表明当时大气氧水平很低,可能不足现在氧水平的1‰;火山和海底喷气活动非常强烈,海水温度较高,呈酸性,pH值在3.0~5.5之间;海洋中可溶解硅H4SiO4和Fe2+的浓度很高;而可溶硫酸盐的浓度极低,<1mM.早元古代(1.8Ga)以后海洋硫酸盐浓度升高,由富铁海洋转化为富硫酸盐的海洋,是造成BIFs消失的根本原因.大规模火山喷发和海底喷气活动对海洋的成分和氧化还原状态影响很大,使海洋的氧化时间较大气至少推迟了6亿年.
推荐文章
微生物参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的研究进展
前寒武纪
条带状铁建造
生物矿化
铁氧化菌
铁还原菌
条带状铁建造(BIFs)研究的几个问题
BIFs
成矿系列
地幔柱
微生物
国内外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研究现状
条带状铁建造
物质来源
沉淀机制
沉积环境
条带成因
形成时代
加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伴生矿床的研究
条带状铁建造
矿床
找矿潜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的形成机制与地球早期的大气和海洋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条带状硅铁建造 硫硅氧同位素 海底喷气 缺氧大气 富铁海洋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9-1373
页数 分类号 P5
字数 1199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106)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401)
二级引证文献  (578)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4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4(99)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86)
2015(8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16(107)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95)
2017(8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75)
2018(9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9)
2019(8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76)
2020(3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条带状硅铁建造
硫硅氧同位素
海底喷气
缺氧大气
富铁海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