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等离子体对雷达波的吸收、衰减问题,采用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计算了非均匀等离子体覆盖的金属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选取非均匀等离子体的最大电子数密度为5×1016~1018 m-3,碰撞频率为10-1~103 GHz,等离子体厚度为0~0.5 m.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能够增强对高频雷达波的隐身效果,但同时需合理提高碰撞频率以保证对低频雷达波的隐身能力;有效增加等离子体厚度,可降低对等离子体源电子数密度的要求几倍甚至数十倍;当等离子体密度梯度较大时,出现非线性衰减,此时增加等离子体的厚度不再改善隐身效果.计算了在不同电子数密度和碰撞频率下,达到10 dB雷达隐身要求所需要的等离子体厚度.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受限时,通过对等离子体的碰撞频率和厚度的参数优化,可以达到最佳的隐身效果.
推荐文章
舰艇雷达波等离子体隐身
舰艇
雷达波
等离子体
隐身
等离子体隐身及导引头对抗该隐身技术方法探讨
隐身技术
等离子体
雷达导引头
反隐身技术
等离子体单极天线辐射特性和隐身性能研究
天线
等离子体
表面波
方向图
发动机尾喷管等离子体红外隐身技术研究
等离子体
红外辐射
尾喷口
隐身技术
等离子发生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雷达隐身等离子体参数优化设计
来源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雷达 隐身 等离子体 电子数密度 碰撞频率 厚度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1-405
页数 分类号 O539
字数 22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830.2010.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晓武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227 2204 23.0 31.0
2 陈建平 21 178 6.0 13.0
3 曾小军 7 34 3.0 5.0
4 何湘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3 27 3.0 3.0
5 陈玉东 10 74 6.0 8.0
6 吴莹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5 57 3.0 5.0
7 秦海潮 14 105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雷达
隐身
等离子体
电子数密度
碰撞频率
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5-9830
32-1397/N
南京孝陵卫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4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