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6月29日~7月11日)的强降水过程有三次:6月29日~7月1日、7月3~5日及7月8~11日.本文对7月8日12时~9日12时期间湖南、安徽和江苏发生的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输出资料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大尺度系统的配置有利于此次降水的发生以外,此次降水主要发生在由西南及偏南暖湿气流与偏北气流辐合形成的梅雨锋切变线上,切变线上辐合中心处生成并发展的两个中尺度低涡是造成降水的直接系统.低空西南风急流形成了从孟加拉湾、南海至华东地区的强水汽输送带以及湖南、安徽和江苏的水汽辐合中心,为暴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低层切变线的辐合中心处有两个低涡分别生成或发展,并沿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移动,这两个低涡生成的位置是低空急流左前侧急流达到极值的区域(也是正涡度中心区),其生成可能与低空急流的加强有关.在低涡附近,低层水汽辐合较强,且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了强正涡度中心和强散度中心相耦合的动力结构,并有强上升运动维持,使得低层辐合的水汽被抬升到对流层高层,有利于暴雨的发生.
推荐文章
一次江淮梅雨中的涡旋合并过程分析
江淮流域
涡旋合并
暴雨
2003年6月29日至7月2日淮河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淮河暴雨
诊断分析
梅雨锋
锋生函数
2015年江淮流域中尺度涡旋梅雨期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中尺度对流涡旋
中尺度对流系统
湿Q矢量
黑体温度
2016年7月21日辽阳地区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暴雨
环流背景
急流
水汽
不稳定能量
辽宁辽阳
2016年7月21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3年7月8~9日江淮流域暴雨过程中涡旋的结构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切变线 低涡 结构分析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9-639
页数 分类号 P426
字数 96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柏 33 492 15.0 22.0
2 周玉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2 1004 19.0 3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6)
共引文献  (449)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271)
二级引证文献  (165)
18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3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20(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切变线
低涡
结构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