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非连续裂隙网络介质模型,耦合水动力条件和碳酸盐溶蚀动力条件,建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法进行模拟分析.在已建数值模型基础上,构造了两组实例模型(降水入渗补给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和河流补给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来研究裂隙岩溶系统中溢流泉早期演化过程.模拟发现,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演化过程中,裂隙不断被溶蚀拓宽,致使系统中潜水位不断下降,许多小泉被疏干;同时不同裂隙之间存在溶蚀差异,在潜水位及优势通道附近的裂隙溶蚀速度快,而其它位置则相对慢得多,差异溶蚀促使系统形成优势溶管,优势溶管逐渐袭夺水流,形成大泉.另外对比两模型发现,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源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泉管道从汇向源发育;而河流入渗为主要补给源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泉管道则由源向汇发育.
推荐文章
降雨对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岩溶演化
裂隙渗流
碳酸盐溶蚀速率
数值模拟
河间隐伏型岩溶裂隙含水系统演化的数值模拟
隐伏型
裂隙网络
水力梯度
介质特征
数值模拟
层流—紊流共存流场中岩溶裂隙网络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岩溶演化数值模拟
裂隙网络
层流与紊流共存流场
岩溶地下水系统演化的数值模拟
泉域演化
泉流量
均质性
非均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溢流泉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 演化模拟 溢流泉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8-384
页数 分类号 P641.2
字数 48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0.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青春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9 297 9.0 16.0
2 王云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14 80 6.0 8.0
3 马浩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
演化模拟
溢流泉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