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构建有降雨入渗及河流补给的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利用裂隙渗流立方定律及Dreybort(1996)经过实验总结出的碳酸钙溶蚀经验公式,定量地计算了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经过10 000年溶蚀的演化形态及岩溶泉的变化.模拟发现,岩溶含水系统的溶蚀主要发生在降雨入渗面处、河流补给处和岩溶泉的出露点附近.随着溶蚀的进行,岩溶含水系统的潜水位不断下降部分岩溶泉被疏干,通过计算岩溶泉汇流管道的隙宽变化,发现岩溶含水系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溶蚀.在模拟过程中调节降雨量的大小发现降雨入渗对有河流补给的岩溶含水系统的演化影响并不显著.
推荐文章
河间隐伏型岩溶裂隙含水系统演化的数值模拟
隐伏型
裂隙网络
水力梯度
介质特征
数值模拟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溢流泉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
演化模拟
溢流泉
数值模拟
岩溶地下水系统演化的数值模拟
泉域演化
泉流量
均质性
非均质性
利用泉水电导率频率分布辨别岩溶含水系统的水源组分
岩溶水
含水系统结构
含水介质
电导率
灵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降雨对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溶演化 裂隙渗流 碳酸盐溶蚀速率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8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24.25
字数 51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2/karst201701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梅兰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 30 48 4.0 5.0
2 李洪辉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 38 87 4.0 8.0
3 赵帅维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 14 29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演化
裂隙渗流
碳酸盐溶蚀速率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