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串联质谱碰撞室模拟大气环境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形成过程,实验发现,经离子-分子反应可以生成氯苯类化合物. 以中性苯与酰氯为反应物在离子源进行反应,在苯含量为4×10-3 Pa、酰氯含量为4×10-4 Pa时,氯苯的生成量为5×10-8 Pa,远远高于背底浓度5×10-9 Pa.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形成,大气环境明显优于质谱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中经离子-分子反应形成POPs是可能的.
推荐文章
一种气液两相流气相参数图像检测方法
气液两相流
气泡
分形
Canny算子
一种新型炭载体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应用
乙炔氢氯化
低汞催化剂
载体
失活
四氯化碳转化为一氯甲烷的气相反应研究
四氯化碳
甲醇
一氯甲烷
气相催化反应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
苯系物
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柱
填充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可能形成POPs途径的初探-气相苯的氯化反应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POPs 氯苯 气相离子-分子反应 大气污染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1-934
页数 分类号 O644
字数 27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5.2010.907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淑莹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28 2807 29.0 40.0
2 杨向光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50 426 12.0 18.0
3 石磊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96 326 9.0 15.0
4 邢俊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4 174 8.0 13.0
5 周慧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3 65 4.0 8.0
6 崔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 64 3.0 7.0
7 白云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OPs
氯苯
气相离子-分子反应
大气污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