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临床上分离自人(36株)及狐狸(5株)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新的分类系统鉴定,并检测传统的分类方法是否能满足临床鉴定需要.方法 ①观察原鉴定为须癣毛癣菌菌株在沙氏培养基、1%蛋白胨培养基、溴甲酚紫乳固体葡萄糖琼脂培养基(BCP-MSG)和显微镜下形态学及尿素酶、毛发穿孔等生理学试验表现.②通过ITS区段和LSU区段分子生物学序列分析进行新的分类系统的菌种分型,并对传统形态学和生理学鉴定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①41株须癣毛癣菌形态学及生理学试验符合须癣毛癣菌(38株)和红色毛癣菌(3株)菌落的特点.②ITS区段序列分析发现ITS区段能将须癣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准确的鉴定到种,但无法明确其种内分型;而LSU区段序列分析可对36株(36/38)须癣毛癣菌有性型做出明确的鉴定.结论 传统实验室鉴定方法仍具有其有效性及可靠性.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临床分离的须癣毛癣菌皆为指(趾)间毛癣菌(38/38),而LSU区段的序列分析鉴定狐狸源性菌株皆属于本海姆节皮菌,有别于大多数人源性菌株有性型为万博节皮菌,对于须癣毛癣菌的菌种鉴定更优于ITS区段,但分子生物学试验还需结合形态学的观察,才能够对菌种做出正确的鉴定.
推荐文章
用于乳酸菌鉴定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方法
乳酸菌
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
皮肤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新进展
皮肤癣菌病
皮肤癣菌
鉴别诊断
形态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须癣毛癣菌分类进展
须癣毛癣菌
指(趾)间毛癣菌
鉴定
分子生物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 鉴定 分子生物学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1-326
页数 分类号 R379.2
字数 50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27.2010.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若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293 2041 19.0 33.0
2 万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83 496 11.0 18.0
3 胡小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48 297 10.0 15.0
4 陈柏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7 30 2.0 5.0
5 孙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7 3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须癣毛癣菌
鉴定
分子生物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