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三种胫骨平台内后侧骨折不同固定方法 的生物力学效果,以指导临床.方法 15具新鲜骨标本,制成胫骨平台内后侧骨折模型,分别制成双钢板固定组,T形钢板固定组,拉力螺钉固定组.对以上三组进行压力、载荷-位移、应力强度、刚度和旋转性能测试.结果 双钢板固定组载荷.位移(0.08±0.01)、轴向刚度(3226±258)、水平剪切刚度(2275±186)、扭矩扭角变化(1.88±0.14),与T形钢板固定组的载荷-位移(0.11±0.03)、轴向刚度(2778 ±247)、水平剪切刚度(1654±148)、扭矩扭角变化(1.58±0.14)和拉力螺钉固定组的载荷-位移(0.13±0.02)、轴向刚度(2632±223)、水平剪切刚度(1400±120)、扭矩扭角变化(1.49±0.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内后侧骨折双钢板固定较其它二种方法 更能达到坚强固定且应力遮挡最小,值得推荐.
推荐文章
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生物力学
人胫骨四种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胫骨
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两种髓内针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胫骨
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髓内扩张自锁钉
股骨颈骨折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股骨颈骨折
固定
生物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内后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方法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骨科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7-299
页数 分类号 R6
字数 26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0.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轶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骨科 33 261 9.0 13.0
2 黄俊伍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骨科 15 156 8.0 12.0
3 张春林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9 67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3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7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胫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方法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