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与胫骨平台后内髁解剖形态匹配的钢板,比较其与5孔L型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稳定性.方法 将18具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6具.其中,A组标本模型采用前内侧5孔 L型LC-DCP固定,B组标本模型采用后内侧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标本模型采用新设计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锁定钢板固定.分别测量各组标本在轴向载荷为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及失效载荷.结果 A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1.035±0.140) mm、(1.721±0.149) mm、(2.263±0.134) mm,B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0.268±0.702) mm、(0.788±0.507) mm、(1.518±0.111)mm,C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N下的垂直位移是(0.180±0.049) mm、(0.578±0.103)mm、(0.760±0.055)mm.在同一载荷下,三组标本骨折块垂直位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本失效载荷为(1234.3±56.009)N,B组标本失效载荷为(2065.8±102.098)N,C组标本失效载荷为(2544.2±92.982)N,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设计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上,较5孔 L型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
推荐文章
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骨与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固定器械
生物力学
载荷-位移
轴向刚度
水平剪切刚度
扭角
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平台
内固定
骨折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 骨板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2,17,后插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681.8
字数 40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72.2017.05.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
骨板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双月刊
1672-5972
42-1715/R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书城路28号北港工业园
38-114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903
论文1v1指导